從 2022 年數據挖出文章含金量

14 January 2023

今年給了自己一個目標 「實」 , 有趣的是本來只是想要單一個字, 卻在心中不自覺演繹成了各種樣貌。

過去的我, 不喜歡回顧, 說不上來是害怕看到過去的自己, 還是習慣讓生活保持憂慮。

年初開始, 選擇了跟過往很不同的課程進修, 多時間回到了 「我」 這個本體, 重新檢視跟現實生活中的種種, 之間的連結關係。

推力就這樣令人重拾了勇氣, 也可以有機會好好的看一下現在的自己。

剛好, 現在的自己就是從那些過去累積出來的。 回顧自己的過去, 更能讓自己安於現在。

本來不知道怎麼開始, 剛巧今年上了暢哥—于為暢—的課程, 很強調對自己重新的檢視, 創造出一個屬於個人品牌。 順勢撈出 Typlog 內建的年度瀏覽數字, 跟你分享。

發現最有趣的事情, 人氣議題跟我想耕耘的議題, 非常的不一致。

而在個人品牌的路上, 含金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過去這一年 (2022) 來, 網站收穫了兩萬多人次的瀏覽, 約快一萬個不重複人來到的身心茶水間。

發表的文章總數是 93 篇文章。 簡單平均來看, 一篇文章大概會有一百讀者。

以一個非全職的內容創作者來講, 對於這成績非常感恩

2022 年網站流量統計, 來源: Typlog Metrics。2022 年網站流量統計, 來源: Typlog Metrics。

可以明顯地看到, 其實從年初後最後一季, 呈顯緩步上揚的趨勢, 有一個蠻明顯的躍進, 約莫在 11 月下旬。

看了頁面的分析數, 去年有 5% 的流量貢獻在文章 ⟪Heroku 替代方案 Render: 部署 LINE Bot ⟫ , 我蠻驚訝的, 因為這一篇文章跟我自己設定的 「集客文章」 不太一樣。

2022 年網站主要流量, 來源: Typlog Metrics。2022 年網站主要流量, 來源: Typlog Metrics。

我自己設定的集客的概念, 大致上有幾個元素:

  • 熟稔
  • 專業
  • 鉅細彌遺

這一篇 Render 文章, 我覺得大概只有達到上面約莫 50-60% 而已, 卻已經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躍上了年度最高流量文章。

後來認真思考跟分析, 想一想, 或許這麼多流量來自於 「不專業」 這件事情。 或許, 市場有很多人跟我一樣, 在這部分不是專業, 但是卻是充滿興趣, 所以際遇雷同。

同時, 不專業的我必然會遇到問題, 習慣沈浸這樣的挑戰, 去想辦法破關解決的那個過程, 一方面為自己獲得成就感, 另外一方面分享之後, 連結了有相同問題的朋友, 來到這個大平台。

上週在上暢哥的課時, 有一句話常常聽, 當場卻反覆提示我的內心:

你的一篇文章, 就是在解決一個問題。

看待過去九十天的文章, 我覺得屬於 「解決問題」 類的確較少。

正好, 我有將網站在第二季加入 Google Console 追蹤。 透過關鍵字查詢, 顯示 「解決問題」 能夠有較高的含金量, 因為曝光跟點擊數都比較高。

Google Console 2022 年關鍵字成效Google Console 2022 年關鍵字成效

大致上, 技術記錄筆記軟體 (例如 Notion), 最容易讓我曝光跟創造網站流量, 以 SEO 角度來看, 這裡一定含金。

我其實也花了許多時間寫自我成長、 靈性成長類的文章, 但從搜尋成效來講, 並沒有特別顯著。

仔細分析, 自我成長、 靈性成長、 身心靈的文章, 受眾人口長相是多元的, 關鍵字非常難抓。

也可能因為我不喜歡用傳統關鍵字, 例如塔羅、 身心靈、 13月亮曆、 靈氣, 在這方面的耕耘的確就比較難。

不過好處在於, 有寫就會有效果, 過去這一年來曝光將近 3.7 萬次, 沒有研究 9.1% 的點閱率是好還是壞, 但是佛系經營下, 看到一條向上成長的趨勢線, 有滿滿的成就感跟幸福感。

Google Console 2022 年統計Google Console 2022 年統計

不過平台屬性也是蠻重要的, 2022 年另外一個我主要發表文章的平台是 vocus 方格子, 剛好收到創作回顧, 也有快要近萬的瀏覽量。

vocus 2022 創作回顧vocus 2022 創作回顧

即時精選的通知, 除了上面說的含金量高的文章外, 還有自我成長跟心情紀錄的成分。 讓我享受了不少平台的外溢效應。

除了主動搜尋來的流量外, 有個平台帶入一點流量的觀眾, 讓我看到還有更多的延伸觸角可以繼續耕耘。

vocus 2022 即時精選紀錄vocus 2022 即時精選紀錄

#年度回顧

  1. kyo (2023-01-16)

真的很喜歡看你的文章,我想最大原因應該是充分做到了「妥善表達好惡,且附上理由」,這樣的文字無疑更有人味

感覺我們作為後 GPT 時代的文字創作者,真的要好好透過「表達自己的好惡」來呈現「個性」,以和 AI 的創作拉出區別

render 這篇文章會火,真是不意外,雖然我很少用 heroku(用 VPS 居多),但之前太少用所以先把 VM 刪了,想說既然用量還很小,或許找一個 heroku 替代先用用再說,查來查去,選擇太多讓人討厭

爬了一些文章,但都讓我覺得不足,一方面是介紹的項目太多(通常愈多愈無感),同時又沒有提供選擇上的主要參考依據(尤其是主觀上的考量),看完也是無所適從

而在看完你的這篇 render,尤其是這段「因為,我不喜歡在電腦安裝太多組件,fly.io 好似需要安裝 ctl 在自己的電腦,所以我就放棄了……(中略)……,準備轉部署到 Render。」以後,我就完全確定:「寫的真好!這就是我要的階段性答案了」

可見作者在充分論述後所做出的選擇,也能讓讀者油然升起相同的「篤定感」

感謝您的支持!








2006 - © LKW75, made with ♡ by Blot.im